定义:设函数y=f(x)在x0的某邻域内有定义,如果极限Δx→0limΔxΔy=Δx→0limΔxf(x0+Δx)−f(x0)存在,则称f(x)在点x0处可导,并称此极限值为f(x)在点x0处的导数,记为f′(x0),或y′∣x=x0,或dxdy∣x=x0。如果上述极限不存在,则称f(x)在点x0处不可导。
【注】常用的导数定义的等价形式:f′(x0)=x→x0limx−x0f(x)−f(x0),f′(x0)=h→0limhf(x0+h)−f(x0)。
定义(左导数):设函数y=f(x)在点x0及其某个左邻域内有定义,若左极限Δx→0−limΔxΔy=Δx→0−limΔxf(x0+Δx)−f(x0)=x→x0−limx−x0f(x)−f(x0)存在时,则称该极限值为f(x)在点x0处的左导数,记为f−′(x0)。
定义(右导数):设函数y=f(x)在点x0及其某个右邻域内有定义,若右极限Δx→0+limΔxΔy=Δx→0+limΔxf(x0+Δx)−f(x0)=x→x0+limx−x0f(x)−f(x0)存在时,则称该极限值为f(x)在点x0处的右导数,记为f+′(x0)。
导数与左右导数的关系,类比于函数极限与函数左右极限的关系。
定理:
定义(区间上可导及导函数):如果y=f(x)在开区间(a,b)内每一点都可导,则称f(x)在区间(a,b)内可导。此时对于(a,b)内的每一点x,都对应一个导数值f′(x),常称f′(x)为f(x)在(a,b)内的导函数,简称为导数。若f(x)在区间(a,b)内可导,且f+′(a)和f−′(b)都存在,则称f(x)在区间[a,b]上可导。
导数的左极限:x→x0−limf′(x)=f−′(x0)=f′(x0−0)
导数的右极限:x→x0+limf′(x)=f+′(x0)=f′(x0+0)
导数的左 / 右极限求法:先求导函数;再求导函数在该点的左 / 右极限。
分段函数在分段点的导数一定要用定义来求解!!!可能不可导
导函数的左右极限与左导数、右导数无必然联系
证明:探讨极限h→0limchf(x0+ah)−f(x0−bh)(c=0)存在时,是否能推出f(x)在x0处可导。
若Δx→0limΔxf(x0+Δx)−f(x0)=a存在,则f′(x0)=a。由此衍生出:
h→0limahf(x0+ah)−f(x0)=f′(x0)(令Δx=ah);
h→0limbhf(x0)−f(x0−bh)=f′(x0)(令Δx=−bh)。
错误推导分析
若直接将h→0limchf(x0+ah)−f(x0−bh)拆分为:cah→0limahf(x0+ah)−f(x0)+cbh→0limbhf(x0)−f(x0−bh).
进而得到ca+bf′(x0)存在,就断言f(x)在x0处可导,这种推导是错误的。因为拆分后两个单独的极限不一定存在,仅整体极限存在不能保证部分极限存在。
反例验证(以f(x)=∣x∣为例)
取a=b=c=1,x0=0,计算:h→0limhf(0+h)−f(0−h)=h→0limh∣h∣−∣−h∣=h→0limh0=0
此极限存在,但f(x)=∣x∣在x=0处不可导(左导数为−1,右导数为1,左右导数不相等)。这表明:即使h→0limchf(x0+ah)−f(x0−bh)存在,也不能推出f(x)在x0处可导。
结论:极限h→0limchf(x0+ah)−f(x0−bh)存在,不能推出f(x)在x0处可导,核心原因是拆分后的两个极限(对应左、右导数相关的极限)不一定存在。
定义(微分):设函数y=f(x)在点x0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,如果函数的增量Δy=f(x0+Δx)−f(x0)可以表示为Δy=AΔx+o(Δx)(Δx→0),其中A为不依赖于Δx的常数,则称函数f(x)在点x0处可微,称AΔx为函数f(x)在点x0处相应于自变量增量Δx的微分,记为dy=AΔx。
定理:函数y=f(x)在点x0处可微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(x)在点x0处可导,且有dy=f′(x0)Δx=f′(x0)dx。在点x处,常记dy=f′(x)dx。
- 导数的几何意义:
导数f′(x0)在几何上表示曲线y=f(x)在点(x0,f(x0))处切线的斜率。
如果函数f(x)在点x0处可导,则曲线y=f(x)在点(x0,f(x0))处必有切线,其切线方程为y−f(x0)=f′(x0)(x−x0)。
如果f′(x0)=0,则此曲线y=f(x)在点(x0,f(x0))处的法线方程为y−f(x0)=−f′(x0)1(x−x0)。
如果f′(x0)=0,则曲线y=f(x)在点(x0,f(x0))处的切线方程为y=f(x0),即曲线在点(x0,f(x0))处有水平切线。
【注】 若函数f(x)在x=x0处可导,则曲线y=f(x)在点(x0,f(x0))处有切线,反之则不然。例如曲线y=x31在点(0,0)处有切线x=0(y轴),但函数f(x)=x31在x=0处不可导(f′(0)=∞)。
- 微分的几何意义:
微分dy=f′(x0)dx在几何上表示曲线y=f(x)的切线上的增量。
Δy=f(x0+Δx)−f(x0)在几何上表示曲线y=f(x)上的增量,且Δy≈dy。
连续可导可微关系函数可导与可微是等价的;可导(可微)能推出函数连续,但连续不能推出可导(可微)。
若f(x)在x0的某领域可导,不能推出f′(x)在x0处连续和x→x0limf′(x)存在。
证明:函数f(x)={x2sinx1,0,x=0x=0在x=0处可导,但x→0limf′(x)不存在:
解:当x=0时,f′(x)=2xsinx1−cosx1;当x=0时,f′(0)=x→0limxx2sinx1=0。
x→0limf′(x)=x→0lim(2xsinx1−cosx1),无穷小X有界-有界=极限不存在。
二阶可导不保证二阶导数连续或有极限。
总结:若f(x)n阶可导,洛必达法则可对fn−1(x),若f(x)n阶连续可导,洛必达法则可对fn(x)使用。
证明可导→可微:
条件:f′(x0)=limΔx→0Δxf(x0+Δx)−f(x0)。
结论:f(x0+Δx)−f(x0)=AΔx+o(Δx)(其中A=f′(x0),o(Δx)是Δx的高阶无穷小)。
因为limf(x)=A⇔limf(x)=A+α(α为无穷小)
所以Δxf(x0+Δx)−f(x0)=f′(x0)+α(α为无穷小)。
进而f(x0+Δx)−f(x0)=f′(x0)Δx+α⋅Δx,又因为Δxα⋅Δx=α(α为无穷小),
所以f(x0+Δx)−f(x0)=A⋅Δx+o(Δx) (A=f′(x0))。
(C)′=0
(xα)′=αxα−1
(ax)′=axlna
(ex)′=ex
(logax)′=xlna1
(ln∣x∣)′=x1
(sinx)′=cosx
(cosx)′=−sinx
(tanx)′=sec2x
(cotx)′=−csc2x
(secx)′=secxtanx
(cscx)′=−cscxcotx
(arcsinx)′=1−x21
(arccosx)′=−1−x21
(arctanx)′=1+x21
(arccot x)′=−1+x21
([ln(x+x2+1)]′=x2+11
[ln(1+x2)]′=1+x2x
设 u=u(x),v=v(x) 在 x 处可导,则:
(u±v)′=u′±v′
(uv)′=u′v+uv′
(vu)′=v2u′v−uv′ (v=0)
设 u=φ(x) 在 x 处可导,y=f(u) 在对应点处可导,则复合函数 y=f[φ(x)] 在 x 处可导,且 dxdy=dudy⋅dxdu=f′(u)φ′(x)。
利用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a=elna,对幂指函数 u(x)v(x) 进行变形:
u(x)v(x)=eln(u(x)v(x))=ev(x)⋅lnu(x)
这样就将幂指函数转化为以 e 为底的指数函数,后续可通过链式法则求导。
示例:y=xax(a 为常数)
求导步骤:
将 xax 转化为以 e 为底的指数函数:xax=eln(xax)=eax⋅lnx。
设 t=ax⋅lnx,则 y=et。根据链式法则 y′=yt′⋅tx′:
先对 y=et 关于 t 求导:yt′=et。
再对 t=ax⋅lnx 关于 x 求导(乘积法则):
根据乘积法则 (uv)′=u′v+uv′,设 u=ax,v=lnx,则:
u′=ax⋅lna(指数函数求导:(ax)′=axlna)。
v′=x1(对数函数求导:(lnx)′=x1)。
因此 tx′=ax⋅lna⋅lnx+ax⋅x1。
将 yt′ 和 tx′ 代入链式法则:
y′=et⋅(ax⋅lna⋅lnx+ax⋅x1)
再将 t=ax⋅lnx(即 et=xax)代回,得到最终导数:
(xax)′=xax⋅(axlna⋅lnx+xax)
隐函数定义:隐函数中,y 与 x 的关系隐含在一个等式 F(x,y)=0 中。
例如:x2+y2=4,可变形为 x2+y2−4=0。
显函数则是因变量、自变量分别在等式两端,y 和 x 各占一边,比如 y=3x。
求导法则
把 y 看作与 x 相关的量,即 y=y(x),等式两端同时对 x 求导。
若 y 对 x 求导,结果为 y′(x);
若 y2 对 x 求导,根据复合函数求导法则,结果为 2y(x)⋅y′(x);
若 lny 对 x 求导,结果为 y(x)1⋅y′(x)。
以 x2+y2=4 为例,对 x 求导:
根据求导法则,x2 对 x 求导得 2x,y2 对 x 求导得 2y⋅y′,等式右边 4 对 x 求导得 0,所以有 2x+2y⋅y′=0。
技巧:取对数简化计算,一般应用于指数函数中。
例题1:aearctanxy=x2+y2(a>0)求 y′ 。
利用对数运算性质:
ln(ab)=lna+lnb
ln(ab)=blna
lneu=u(因为 ln 与 e 互为反函数)
对原式 aearctanxy=x2+y2 两边取自然对数:
ln(aearctanxy)=ln(x2+y2)
lna+ln(earctanxy)=ln((x2+y2)21)
lna+arctanxy=21ln(x2+y2)
对等式两边关于 x 求导:(arctanxy)′=1+(xy)21⋅(xy)′,(21ln(x2+y2))′=21⋅x2+y21⋅(x2+y2)′。
1+(xy)21⋅x2xy′−y=21⋅x2+y21⋅(2x+2y⋅y′)
x2+y2xy′−y=x2+y2x+y⋅y′
y′=x−yx+y。
例题2:已知f(u)有二阶导数,且f′(0)=1,由y−xey−1=1确定y=y(x),设z=f(lny−sinx),求dxdzx=0和dx2d2zx=0。
步骤 1:求dxdzx=0
(1)求x=0时y的值
将x=0代入y−xey−1=1,可得y−0=1,即y=1。
(2)对z=f(lny−sinx)求一阶导数
根据复合函数求导法则,dxdz=f′(lny−sinx)⋅(lny−sinx)′。
对lny−sinx求导,(lny)′=y1⋅y′,(sinx)′=cosx,所以(lny−sinx)′=yy′−cosx。
因此,dxdz=f′(lny−sinx)⋅(yy′−cosx)。
(3)求y′x=0
对y−xey−1=1两边关于x求导:y′−ey−1−xey−1⋅y′=0。
将x=0,y=1代入上式,得y′−e0−0=0,即y′=1,所以y′x=0=1。
(4)计算dxdzx=0
将x=0,y=1,y′x=0=1代入dxdz的表达式:dxdzx=0=f′(ln1−sin0)⋅(11−cos0)=f′(0)⋅(1−1)=0。
步骤 2:求dx2d2zx=0
(1)对dxdz求二阶导数
dx2d2z=dxd(f′(lny−sinx)⋅(yy′−cosx))
根据乘积法则和复合函数求导法则:
dx2d2z=f′′(lny−sinx)⋅(yy′−cosx)2+f′(lny−sinx)⋅(y2y′′⋅y−(y′)2+sinx)
(2)求y′′x=0
对y′−ey−1−xey−1⋅y′=0两边关于x求导:y′′−ey−1⋅y′−ey−1⋅y′−x(ey−1⋅(y′)2+ey−1⋅y′′)=0。
将x=0,y=1,y′=1代入上式,得y′′−1−1−0=0,即y′′=2,所以y′′x=0=2。
(3)计算dx2d2zx=0
将x=0,y=1,y′=1,y′′=2代入dx2d2z的表达式:
dx2d2zx=0=f′′(ln1−sin0)⋅(11−cos0)2+f′(ln1−sin0)⋅(122⋅1−12+sin0)=f′′(0)⋅02+f′(0)⋅(1+0)=0+1⋅1=1
综上,dxdzx=0=0,dx2d2zx=0=1。
反函数定义:若有函数关系{f(x)=yg(y)=x,则f(g(y))=f(x)=y,且满足f(g(x))=x,此时g是f的反函数,f也是g的反函数。
导数公式:若y=f(x)在x0的某邻域内连续且严格单调,y=f(x)在x0可导且f′(x0)=0,则其反函数x=φ(y)在y0=f(x0)点可导,且有:φ′(y0)=f′(x0)1,也可表示为[f−1(y)]′=f′(x)1或dydx=dxdy1。
反函数的导数等于原函数导数的倒数。
例题: 求y=cotx(x∈(−2π,2π))反函数的导数
y=cotx(x∈(−2π,2π))的反函数为 x=φ(y)=arccot y。
根据反函数导数公式:若y=f(x)的反函数为x=φ(y),则φ′(y)=f′(x)1。
已知(cotx)′=−csc2x,又因为三角恒等式csc2x=cot2x+1,且y=cotx,所以csc2x=y2+1,则(cotx)′=−(y2+1)。
将f′(x)=−(y2+1)代入反函数求导公式,可得:φ′(y)=f′(x)1=−(y2+1)1=−y2+11,即(arccot y)′=−y2+11。
补充三角函数导数与恒等式(辅助公式)
(cotx)′=−csc2x,csc2x=cot2x+1;
(tanx)′=sec2x,sec2x=tan2x+1;
secx=cosx1,cscx=sinx1。
设 y=y(x) 是由参数方程 {x=φ(t)y=ψ(t)(α<t<β)确定的函数,则:
一阶导数:若 φ(t) 和 ψ(t) 都可导,且 φ′(t)=0,则dxdy=φ′(t)ψ′(t)。
二阶导数若: φ(t) 和 ψ(t) 二阶可导,且 φ′(t)=0,则dx2d2y=dtd(φ′(t)ψ′(t))⋅φ′(t)1=φ′3(t)ψ′′(t)φ′(t)−φ′′(t)ψ′(t)。
定义(高阶导数):如果 y′=f′(x) 作为 x 的函数在点 x 可导,则称 y′ 的导数为 y=f(x) 的二阶导数,记为 y′′,或 f′′(x),或 dx2d2y。
一般地,函数 y=f(x) 的 n 阶导数为 y(n)=[f(n−1)(x)]′,也可记为 f(n)(x) 或 dxndny。即 n 阶导数就是 n−1 阶导函数的导数,
f(n)(x0)=limΔx→0Δxf(n−1)(x0+Δx)−f(n−1)(x0)=limx→x0x−x0f(n−1)(x)−f(n−1)(x0).
【注】:如果函数 f(x) 在点 x 处 n 阶可导,则在点 x 的某邻域内 f(x) 必定具有一切低于 n 阶的导数。
常用的高阶导数公式
(sinx)(n)=sin(x+n⋅2π)。
sin(n)(ax+b)=ansin(ax+b+n⋅2π)。
(cosx)(n)=cos(x+n⋅2π)。
(u±v)(n)=u(n)±v(n)。
(uv)(n)=∑k=0nCnku(k)v(n−k)。注意k从0开始
补充:Cnk 是组合数符号,它表示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k 个元素的组合数。
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为:Cnk=k!(n−k)!n!,其中 n! 表示 n 的阶乘,即 n!=n×(n−1)×(n−2)×⋯×2×1,并且规定 0!=1,同时 k 满足 0≤k≤n。